首页    新闻    区县    建言    专题    原创    评论   理论   国内   国际    
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029-63907150 029-85356217

乡村振兴的“头雁”实践

来源:西安网 时间:2025-06-10 11:08 阅读量: 字号:

  党建引领,把农户拧成“一股绳”。乡村产业要破局,首先得打破“各自为战”的分散局面。过去山底村农户种杏技术落后、销路单一,合作社统一引进优质品种、推广标准化种植,让零散杏园连成两千多亩规模,杏子以“个大、色艳、汁多、味美”成为市场“抢手货”。 “党支部+合作社”模式的核心,是用党建纽带将农民组织起来。党员带头干、农户跟着学,不仅提升了果品质量,更让村民在市场中拥有了话语权。正如村民所言:“跟着党支部,种杏有方向,卖杏有底气。”党建引领让分散资源聚沙成塔,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。

  融合创新,让杏子“长出”新价值,种好杏是基础,卖好杏才是关键。宋向阳瞄准都市人乡村游需求,将杏园打造成“采摘景点”,推出礼盒包装,让杏子从“论斤卖”变为“体验式销售”。每到采摘季,游客入园摘杏、品尝农家菜,带动村里农家乐、民宿同步增收。这种“农业+旅游”模式激活了产业链:周边村子跟进种植形成区域集群,包装、物流等配套产业兴起,农民从“单一种植”转向“多元收益”。客商感慨:“这里的杏子不只是水果,更是乡村旅游的‘名片’。”融合创新打破了传统农业边界,让小特产衍生出“大经济”。

  生态为本,让好产业长久“扎根”山底村有个共识:“泉水浇出的杏才甜,护好生态才能长远富。”村里坚持用烟霞洞泉水灌溉,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,发展林下养殖,让杏园在生态滋养中产出绿色果品。好生态不仅成就了御杏的品质,更让村庄成为“生态旅游打卡地”。

  生态保护不是负担,而是“绿色竞争力”。如今山底村靠好环境吸引游客、靠好口碑拓展市场,形成“护生态—提品质—增收益”的良性循环。村民深知:守护这片山水,就是守护“绿色银行”。生态优先的理念,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。

  乡村振兴,关键在人。当更多“宋向阳”式的基层干部挺身而出,用党建引领产业、用创新激活资源、用生态厚植优势,乡村产业必能摆脱“小散弱”困境,走向规模化、融合化、可持续化的新境界。山底村的实践证明:只要有敢为人先的领路人,小产业能做成大文章,穷山村能变身“聚宝盆”。

  窦华云

编辑:钱江



52001000000000000
更多意见请登录 网民建言

国新网许可证编号:61120170005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5078号  陕ICP备09025004号  陕新网审字[2002]007号 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11302000101

Copyright 2000-2025 by www.xiancity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签发董越峰,修改钱江